張家港經開區(qū)(楊舍鎮(zhèn))供圖
下午4點,高溫退去的時候,距離沙洲職業(yè)工學院、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qū)不足一公里的港城大學城夜市逐漸熱鬧起來。
走進夜市大門,右手邊是一排功能性房間,上面寫著接待服務中心。左手邊立著一只玫紅色熱氣球,球身寫著夜市的名字。再往里走,一排排長條凳向前延伸,凳子一側,就是夜市攤位了。環(huán)顧一周,攤位構造方正整齊,分為三橫六豎,外圍則是集裝箱區(qū)。
天還沒黑,有的攤位已經開張了?!罢⒋u家”攤位上,平菇、香菇、金針菇、海鮮菇等食材分類擺放,上面罩著一層薄膜。攤主李勇戴著透明口罩,按顧客點單,將蘑菇裹上蛋液,放入油鍋。翻滾間,食材穿上黃金衣,香氣撲鼻。
不少攤位前排起長隊?!凹胰藗儯砩?點前來還能吃到,過了這個點,湯都喝不上嘍。”“王掌柜肉夾饃”老板娘王永麗邊剁肉邊直播。身后,排隊的顧客已經拐了彎。她告訴記者,當天她準備了130斤肉,2個小時就用光了。
今年5月底開業(yè)的港城大學城夜市,占地近9000平方米,共設置150個攤位和30多個集裝箱。夜市上,既有吃的喝的,又有看的玩的。目前,攤位已滿員,集裝箱還在招商。
誰能想到,秩序井然、干凈整潔、人氣旺盛的大學城夜市,其實是由路邊攤改造而來的。
大學周邊,常常聚著一群流動攤販。在張家港,沙洲職業(yè)工學院新校區(qū)和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qū)擁有4萬名學生,也吸引了流動攤販自發(fā)擺攤,多的時候,加起來足有百家。
學生雖然有了更多選擇,但占道經營、亂堆物料、環(huán)境衛(wèi)生等問題隨之而來,不光周邊居民投訴,就連學校也擔心學生吃壞肚子。
作為屬地執(zhí)法人員,張家港市楊舍鎮(zhèn)綜合行政執(zhí)法辦公室執(zhí)法三中隊隊長毛海良,三天兩頭與攤販上演“你追我趕”的“游擊戰(zhàn)”?!疤貏e是攤販們建了微信群,有人看到執(zhí)法人員來了,就在群里報信,增加了我們的執(zhí)法難度?!?/p>
其實,小攤販出來擺攤,掙的是辛苦錢。地方出手治理,為的是城市秩序。雙方都沒錯,但要找到“雙贏”的辦法。
有了過往經驗,“堵不如疏”成為治理共識。在不影響交通的前提下,2023年,經開區(qū)(楊舍鎮(zhèn))、東萊辦事處聯合相關部門,在兩校周邊劃定100個固定攤位,攤販備案登記后,抽簽選位置。這就是夜市2.0版。
“這次整治,攤販到處游蕩的問題解決了,但食品安全、油煙排污等問題依然存在。”東萊辦事處相關負責人說,為從根源上解決,大家學習其他地方的治理經驗,最終找到一條“企業(yè)運營、政府扶持”的路徑。這便是夜市3.0版,也就是如今的港城大學城夜市。
地方以公開競標的形式,導入第三方負責夜市運營管理。在此之前,雙方合力完成選址、建設、打造等工作。
夜市所在地,原是兩校之間一塊閑置空地,不僅開闊,還可輻射4萬名學生。今年1月,總投資800萬元的夜市動工,運營方負責人蔡璐介紹,工程分為地下、地面,包括雨污分流、水電氣供應、攤位設計、油煙凈化設備配置等。除了主體部分,還有照明設施、公共衛(wèi)生間、餐桌座椅、游樂園等配套。
運營方花錢出力,地方上也全力以赴。一步到位建設市政路網后,夜市周邊新增2處臨時停車場,可容納200輛私家車,還投放百余輛共享單車。20路公交車也調整夜班路線,增設“陳家圩橋”站。市民下車走幾步,便可到達。夜市門口,還設置紅綠燈、斑馬線。
一切就緒,只待攤販就位。起初,不少攤販持觀望心態(tài)。有人說,“支個攤子就能開張,成本低。入駐夜市,需繳納少量租金不說,有沒有客流還是未知數?!倍际切”举I賣,沒人愿意冒險。
“以前擺攤,主要做學生生意。學生放假后,生意不就少了嗎?”“現在有了固定地點,拎包就能開張,市民過來也方便,今后不愁客流?!薄\營方和屬地工作人員挨個做工作,并拿出誠意,為備案登記的攤販減免一定金額的租金,同時施行生意不好、隨時退出機制。漸漸地,流動攤販心動了。截至目前,超七成攤販簽訂入駐協(xié)議。
以前在沙工附近賣里脊肉的劉倩,就是其中之一?!罢鏇]想到,夜市不光一開始人流量大,兩三個月后,人還是很多。”以前每逢暑假,劉倩大概率會回老家。今年,她就沒有休息過。聊天中,想起以前常給執(zhí)法人員添麻煩,劉倩紅了臉。為了表達歉意和感謝,她和原來幾家攤主特地定做兩面錦旗,送到執(zhí)法人員手中。
事實上,夜市人氣不減,背后還離不開科學的管理。比如,運營方做好業(yè)態(tài)把控,同一類型小吃,不超過3家。屬地相關條線部門則從“眼前”到“舌尖”,給予市民滿滿安全感。比如,市監(jiān)部門每日2人駐點,核查54項指標;環(huán)衛(wèi)部門定時清理垃圾,攤主也自覺“門前三包”;50余處智能監(jiān)控設備,及時發(fā)現處置風險。
“我們做的抽樣調查顯示,夜市運營3個月,180位攤主日均營業(yè)額達2000元左右?!辈惕凑f,攤位空出,才能入駐新的。目前,還有近300多個攤販在排隊。
“多虧考察后當機立斷,簽了半年合同,搶到了最后的名額?!辟u綠豆沙、紅豆沙的孫佳明入駐時,90%的攤位已被預訂。炎炎夏日,他的飲品成了搶手貨,利潤比在路邊擺攤翻了好幾倍。
觀察者說
從對立到同行
地攤雖小,支起來是各行各業(yè),攤開來是千家萬戶。
當前,比起投入高、風險大的開店做生意,擺攤賺錢,成為勞動者創(chuàng)業(yè)的新風口。今年以來,各大城市為恢復和擴大消費,相繼為地攤經濟“松綁”,為勞動者擺攤提供便利。
從路邊攤改造而成的港城大學城夜市,不僅讓流動攤販安家,還拉動了夜間消費,成為政企合力治理流動攤販的成功范例。
攤主擺攤,并非一時興起,而是為了生計與生活。城市管理者執(zhí)法,也并非一禁了之,而是彰顯柔性與溫度。
不做對立者,要做同行者。港城大學城夜市投用后,感受到模式的科學、服務的精細,再看到執(zhí)法人員,原來的流動攤販會主動打招呼,邀請他們嘗嘗小吃;或開個玩笑,打趣道:“現在抓不到我了吧?!保ㄐ烊鹧?楊麗媛 季芳萍 曹嫣)
編輯: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