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蘑菇裝箱 記者 欒雨嘉 攝
9月初,記者走進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茫曲鎮(zhèn)達玉村老菇房家庭農場的溫室大棚,一陣陣撲鼻而來的蘑菇清香鉆入鼻孔,一摞摞雪白的菌棒整齊擺放,極為壯觀。平菇從菌棒兩端長出,像綻開的花朵一般鮮嫩肥碩。
家庭農場的主人喬吉科正帶領農場工人采摘平菇,他們動作嫻熟且規(guī)范有序,將摘下來的蘑菇放入塑料泡沫箱內,稱重后裝車,隨后銷往縣城各菜鋪及學校食堂等地。
當前,正值平菇盛產期,喬吉科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心照料他的這些“寶貝”。每天,他都會在棚間噴灑兩到三遍水,隨時通風、控制棚內溫度,以保證平菇達到最佳品質。
“近期農場工作比較繁雜,主要制作菌包,還有發(fā)霉管理、出菇、預防病蟲害等精細化管理工作,天天都和工人們忙得不亦樂乎。你瞧!我們農場的平菇肉質厚、品相佳,今年的批發(fā)價格比去年有所增長呢?!眴碳圃捳Z中滿是喜悅與自豪。
眾所周知,貴南縣是一個以畜牧業(yè)為主的縣城,以養(yǎng)殖黑藏羊、牦牛為主。借著鄉(xiāng)村振興的東風,近年來,這里的農牧民群眾轉變思路,通過發(fā)展平菇、青稞、飼草、油菜種植等多元產業(yè),用雙手創(chuàng)造美好幸福生活。
談起如何與平菇種植結緣,喬吉科說:“幾年前,自己在西寧的一家蘑菇種植大棚打工,看到別人種得好、錢掙得好,眼熱得很!”
那時,喬吉科只是在棚里干些拌料發(fā)酵、制作菌棒、為蘑菇噴水等的“雜活”?,F在看來,正是這些“雜活”幫助了喬吉科,因為把每一件小事用心做到極致,為他贏得了機遇,也為他后來建設家庭農場做足了準備、積累了經驗。
“大棚負責人看我干得確實不錯,問我對平菇種植感不感興趣,想不想學習一技之長,我激動萬分地說‘當然想了’?!焙髞?,在種植師傅的傳幫帶下,喬吉科系統學習了拌料、制作菌種、出菇等平菇種植與后期管理的技術知識,隨后來到貴南縣開建了家庭農場,并讓平菇產業(yè)在貴南高原生根發(fā)芽、發(fā)展壯大。
回憶最初到貴南開始種植平菇的時候,他坦言道:“那個時候貴南風沙很大,常常能把棚掀翻,斷電斷水也時有發(fā)生。近年來,隨著‘生態(tài)立縣’戰(zhàn)略越來越深入人心,木格灘、黃沙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有效治理,這里的種植條件、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改善與提升?!?/span>
目前,喬吉科共有5個種植大棚,每個大棚孕育5萬株菌棒,一年下來能收獲7.5萬公斤平菇,有5萬至6萬元的收入??恐焦竭^上好日子的他,心中始終惦記著周邊群眾,不僅給周邊村民送上自家的平菇,還主動聘請多名脫貧戶到他的種植大棚務工。
“首先,咱們要學會制作菌棒,要將棉籽殼、玉米芯、麩皮、豌豆按照配比攪拌均勻,每天翻拌讓其充分發(fā)酵,隨后培育菌種等待發(fā)菌……”喬吉科毫不吝嗇地為前來“取經”的村民講解平菇種植技術,一如曾經師傅傳授技術給自己。
喬吉科面帶微笑說:“現在,儲存平菇的冷庫也修建好了,容量大且密封效果好,以后我再也不用發(fā)愁保質、保鮮問題了。我打算嘗試電商銷售,不斷拓展銷售渠道。另外,還想制作蘑菇干,延長產業(yè)鏈,不斷提升產品價值,把平菇產業(yè)進一步做大做強?!?/span>
當下,正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時期,貴南縣立足實際,將特色產業(yè)作為鄉(xiāng)村產業(yè)發(fā)展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yè),積極探索發(fā)展路子。
“我們將進一步打造菌棒原材料加工、菌棒規(guī)?;嘤?、廢菌棒加工成有機肥等相關產業(yè),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辟F南縣農牧和水利局項目辦主任林守銀介紹,今后,還將在拓展種植香菇、金針菇、羊肚菌等多個品種上下功夫、做文章,推進食用菌產業(yè)多樣化、規(guī)模化發(fā)展,讓蘑菇產業(yè)的效益越來越好,真正為村民撐起一把又一把“致富傘”。
(2023年10月30日《青海日報》記者 欒雨嘉)
編輯:吳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