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縣金灘鄉(xiāng)東達村新貌(受訪者供圖)
“如果不重新丈量草場面積,我就不繳納租金?!薄爱敃r簽訂協議的時候就已經明確好了租賃范圍,為什么要重新丈量?”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金灘鄉(xiāng)的“六小”調解工作室內,一場因為草場租賃畝數有爭議的糾紛正在進行。說話的分別是金灘鄉(xiāng)的村民老汪和達玉日秀村村民尖措。
聽完兩個人的爭吵,金灘鄉(xiāng)黨委書記姚文強立即表態(tài):“做生意誠信最重要,既然對租賃的草場畝數有爭議,就應該重新丈量,對誰都公平?!苯涍^一番詢問,老汪租用尖措的500畝草場,但在使用過程中老汪發(fā)現其租賃的草場畝數不夠500畝,于是便要求尖措重新丈量草場,但尖措一直以各種理由推脫,致使雙方矛盾不斷激化。
受理案件后金灘鄉(xiāng)司法所立即組織懂藏漢雙語的工作人員趕赴達玉日秀村調查核實情況,巧用“六小”工作法,針對草場糾紛,采取一日一研判、一事一化解措施,堅持“公平公正、實事求是、調解為主”的原則,研究制訂詳細的調解方案,從情理和法理的角度,耐心細致地向雙方當事人釋法明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并且在現場重新丈量尖措的草場。起初尖措對人工丈量結果327畝并不認可。為此,司法所工作人員及時聯系縣草原站工作人員,使用GPS測畝儀再次進行測量,在精準的儀器下,尖措最終認可了草場實際畝數并愿意退還多余租金給老汪,雙方握手言和,一年的積怨也由此化解。
積極構建“3+1+N”網格服務管理模式
“群眾生活涉及方方面面,基層是國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如果不及時處理群眾之間的矛盾,就有可能發(fā)展成大矛盾。我們立足金灘鄉(xiāng)多民族雜居、多文化融合的鄉(xiāng)村實際,聚焦群眾需求多元、糾紛多樣、服務多維的特點,推行解決矛盾糾紛‘六小’工作法,從日?!∏锌凇鉀Q民生‘大問題’,有力保障了社會環(huán)境和諧穩(wěn)定?!币ξ膹娬f。近年來,海晏縣把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作為貫穿平安海晏、法治海晏建設的主軸主線,持續(xù)推進“楓橋經驗”海晏實踐,海晏縣的“六小”工作法,不僅全面激活了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還被認定為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
圍繞“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目標,海晏縣依托縣、鄉(xiāng)兩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積極構建“3+1+N”網格服務管理模式,全縣劃分一級網格1個、二級網格6個、三級網格36個,選優(yōu)配強網格員及協管員203人,努力將縣鄉(xiāng)網格打造成發(fā)現安全隱患、化解矛盾糾紛、宣傳政策法規(guī)、服務人民群眾的前沿陣地。同時,建立以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牽頭,各鄉(xiāng)鎮(zhèn)黨委政府負責,鄉(xiāng)鎮(zhèn)司法所、公安派出所等多部門配合的協同聯動排查機制,充分發(fā)揮紅馬甲志愿服務隊、黨員突擊隊和鄉(xiāng)鎮(zhèn)摩托巡邏隊、馬背巡邏隊等村級群防群治力量,深入田間地頭、季節(jié)性牧場、民族文化活動現場、民間信仰活動點開展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隱患排查?!坝袝r,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并非來源于轟轟烈烈的大事,更多來源于‘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民生瑣事,只有將群眾的每一件訴求化解在萌芽,將每一處呼聲傾聽在一線,群眾才能感覺到被重視,感覺到溫暖。‘微治理’不‘微小’,校準坐標就能發(fā)揮‘大智慧’?!焙j炭h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柳忠說。
有困難就找村“兩委”
金灘鄉(xiāng)轄9個行政村,生活著漢、藏、蒙古、回等民族,整體社會發(fā)育程度不高,矛盾糾紛呈現出多樣性、突發(fā)性、復雜性等特點,小矛盾、小糾紛極易引起大問題,造成民族隔閡,影響團結穩(wěn)定。但這在海晏縣并非個例,想要做好治理的大文章,就需要從細枝末節(jié)處入手。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為快速調解小糾紛,海晏縣以踐行運用“四下基層”制度為重要載體,黨員領導干部常態(tài)化開展領導干部下訪接訪,建立和落實矛盾糾紛“三級研判”、分級落實“四定四包”責任機制、包案任務分解函告、分類分級動態(tài)管理,以及回訪跟蹤問效五項重點制度,以工作上的閉環(huán)管理機制確保各類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有人抓、有人管、管到底。同時,通過“上門喧”“涼亭喧”“小板凳喧”等接地氣的“喧板來”協商方式,讓群眾共商“公家事”、共議“大家事”、共解“自家事”,了解群眾不愿說的心里話和沒法說的難心事,形成“苦有人問、難有人幫、事有人管”的機制和氛圍。
海晏縣金灘鄉(xiāng)東達村村委會新貌(受訪者供圖)
早在今年6月,青海湖鄉(xiāng)的群眾李金元就因牧道被占,自己飼養(yǎng)的牲畜無法順利轉場,和鄰居發(fā)生爭吵向村委會反映,希望能夠予以解決。了解到情況后,村“兩委”班子成員迅速組成“石榴籽”糾紛調解隊,第一時間趕赴群眾草場,認真傾聽雙方意見建議,詳細了解糾紛緣由和矛盾所在。在擺明查清全部問題根源的基礎上,運用政策引導、思想教育、講法普法、用情化解等方法,耐心細致地為當事人做調解工作,最終在調解隊的見證下,矛盾雙方達成協議,握手言和?!岸嗵澚嗽蹅冋{解隊的成員,幫助我解決了煩心事,也沒有影響到鄰里關系。還是調解隊的工作人員說得對,有困難就找村‘兩委’,沒有過不去的坎兒,也沒有解不開的結?!毕肫甬敃r的調解,李金元仍然很激動。
需求與服務“雙向奔赴”
談到農牧區(qū)矛盾糾紛化解“六小”工作法時,海晏縣委社會工作部部長、信訪局局長楊生霞說:“我們堅持排除小隱患突出一個‘早’字,調解小糾紛突出一個‘快’字,改善小環(huán)境突出一個‘融’字,解決小問題突出一個‘實’字,辦理小案件突出一個‘穩(wěn)’字,滿足小需求突出一個‘準’字。在這6個字的推動下,海晏縣每年各類矛盾糾紛的成功化解率在95%以上,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和按期辦結率均為100%。金灘鄉(xiāng)光明村生活污水處理難題、茶默公路沙礫路面出現坑槽病害、縣醫(yī)院住院樓患者及家屬就餐難等一批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也都得到了有效整治??梢哉f,在‘六小’工作法的推動下,基層社會治理實現從‘被動’到‘主動’再到‘互動’的轉變,實現了需求和服務的‘雙向奔赴’?!?/p>
從養(yǎng)老服務、環(huán)境整治,到文化生活、社會保障,在辦好一件件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中,基層治理水平才能不斷提升,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更加充實。也只有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高效能治理創(chuàng)造高品質生活的愿景才能更早實現。
(2024年8月29日《中國婦女報》見習記者 王瑞欣 馬偉)
編輯:吳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