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林逸、路幽、舍麗、民富……11月19日,記者從重慶中心城區(qū)向北驅車,不到1個小時,便來到北碚區(qū)柳蔭鎮(zhèn)東升村。
在這里,農家院舍錯落有致,藝術館、圖書館、國際畫坊隱藏其間,廢棄糧倉變身精神藝庫……“不夸張說,這里已然成了讓城里人羨慕的‘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之地,先后捧得中國美麗休閑鄉(xiāng)村、中國綠色鄉(xiāng)村、國家森林鄉(xiāng)村、全國文明村、全國鄉(xiāng)村治理示范村等眾多國家級‘金字招牌’?!贝乐v堂第三季第三講在這里開講,四川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天祥結合他在這里長達6年的實踐,分享了藝術鄉(xiāng)建的前沿觀察。
“換作以前,花幾千元買一幅畫,難以想象”
在一些人的傳統認知里,農民與藝術收藏似乎相距較遠?!皳Q作以前,花幾千元買一幅畫,難以想象?!蓖鯊V清說,“過去,我常想,把錢花在那些‘看不懂的藝術’上,還不如下頓館子,吃點好吃的。”然而,就在前段時間,他卻花了近1萬元錢,收購了兩幅畫,掛在自己的茶室,有空就鑒賞一下。
54歲的王廣清是東升村農民,1993年外出務工,最初是一名普通建筑工,后頭腦靈光的他成立了建筑公司,承攬隧道、高速公路等工程,是村里先致富的一批人之一。
2010年,因為父母生病,王廣清不得不返回家鄉(xiāng)?;卮搴螅鸭依飶睦锏酵夥铝艘槐?,經營起了民宿。
事實上,不只王廣清,2020年,村民喻燕放棄了城里的工作,回家改造了二層農房,將院子做了花圃,擺滿各種極具藝術造型的花草綠植,吸引了不少游客打卡。
走進這里的不少村民家,一件裝置藝術、一個藝術花盆、一幅精美畫作、一幅優(yōu)美墻繪……都可能跟你不期而遇。整個村子,就像一個藝術嘉年華,處處洋溢著藝術氣息。
就連村民不經意間給你遞上的一個茶杯、一個紙巾盒,可能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藝術品,獨此一份?!白屔畛蔀樗囆g,我們已先行一步?!蓖鯊V清驕傲地說。
“藝術鄉(xiāng)建,要從有形到有心”
東升村的蝶變,得益于從村里走出去的“能人”——王天祥?!翱吹酱迕竦倪@一變化,我其實比他們自己都高興?!痹诒酒诖乐v堂上,王天祥說。這里是他的家鄉(xiāng),他一直希望用自己所能,為家鄉(xiāng)做一些事。
2018年,在當地政府支持下,王天祥及其團隊在北碚柳蔭發(fā)起了“村社藝術·柳蔭計劃”,編制東升村“北碚區(qū)美麗鄉(xiāng)村示范村”創(chuàng)建方案,明確了“農+旅+藝+學”融合發(fā)展思路,推動藝術賦能鄉(xiāng)村振興。
“起初,與多地藝術鄉(xiāng)建一樣,我們將重心放在村容風貌的藝術美化上?!蓖跆煜檎f,他們先后設計和打造了藝術院落、藝術民居、藝術稻田、藝術水渠、藝術糧倉。
同時,結合村里的“柳”元素,打造了“柳耕”農耕文化園、“柳音”廣場、“柳趣”兒童樂園、“柳書”書屋、“柳宿”民宿、“柳農”稻草園6個景點;以“竹”為主題,打造了“竹藝”文化展示區(qū)、“竹塘”民宿、“竹塢”觀景塢等景點。
村子經藝術改造后,一下子就變漂亮了,游客也從四面八方來了,并頻繁登上了人民日報、央視的“頭條”,先后獲得“中國美麗休閑鄉(xiāng)村”等榮譽。
“我們在藝術鄉(xiāng)建之初就發(fā)現,這個村以前之所以破敗,并非因為窮,而是因其緊鄰中心城區(qū),村民通過務工、種植花卉及蔬菜等,早已富起來,搬進了城,村子慢慢被‘遺棄’了?!蓖跆煜檎f,藝術再造后,村子美麗了,游客來了,村民也愿意回來了。
在他看來,“村社藝術·柳蔭計劃”要想取得成功,除了“社會面向”,打造全域“藝術柳蔭”之外,還需“文化面向”和“藝術面向”。
所謂“文化面向”,是指作為20世紀初中國鄉(xiāng)村建設運動發(fā)源地,中國鄉(xiāng)建“四杰”晏陽初、梁漱溟、盧作孚、陶行知都曾在北碚留下了奮斗的印跡。今天的藝術鄉(xiāng)建需要再一次以柳蔭為現場,扎根鄉(xiāng)土,讓當地飄揚起“新鄉(xiāng)土藝術”文化旗幟。
“藝術面向”,則是指把生活作為藝術形式,把藝術融入日常生活,實現“新鄉(xiāng)人、歸鄉(xiāng)人、原鄉(xiāng)人”身份的轉變,讓人人皆為“生活藝術家”。為此,本著“藝術鄉(xiāng)建,要從有形到有心”的目的,王天祥及其團隊在當地又啟動了“生活藝術家 柳蔭走人家”藝術項目。
“家園藝術,讓人人皆為藝術家”
在“生活藝術家 柳蔭走人家”藝術項目中,王天祥及其團隊不再將藝術鄉(xiāng)建的重點放在田間地頭、公共空間、房屋外立面,而是視線下沉,直接走進村民的家中,大力推進了“家園藝術”實踐,讓人人皆為藝術家。
“農民與藝術,只隔一層窗戶紙。”在村民的家中、院內,他們開展了一系列藝術行動,包括對庭院進行藝術布景,對村民家里進行藝術裝飾,甚至跟村民協商式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并發(fā)動村民打開家門,舉行“家庭藝術展覽”,讓“戶戶比美”。
他們還組建工作營,與村民結對子,住進村民家里,以藝術為禮物,幫助村民設計、打造“家禮”“家宴”等。
與此同時,他們還在村里開設“生活中的藝術工作坊”“國際(中英)工作坊”,不定期舉辦學術會議、展覽,以及在地創(chuàng)作等,使村里的藝術不斷“生長”。
王天祥表示,“在鄉(xiāng)村振興中,與其說是我們在挽救鄉(xiāng)村,豈不知是鄉(xiāng)村在挽救我們這些迷途找不到‘家’的人。因此,鄉(xiāng)村建設就是家鄉(xiāng)建設、家園建設、心靈建設。其概念不僅是物質上的,也是精神上的?!?/p>
“藝術鄉(xiāng)建可能是人類從工業(yè)文明轉向生態(tài)文明之前的一場文藝復興,這場文藝復興是以人類重新認識自己的傳統文化,并以藝術作為橋梁尋找回家的路徑而塑造人類新的生活開始的。如果是這樣,將是對社會發(fā)展的一大貢獻?!彼f。
北碚區(qū)柳蔭鎮(zhèn)黨委書記李俊表示,東升村經過多年的藝術鄉(xiāng)建,已有收獲——先后榮獲中國美麗休閑鄉(xiāng)村、中國綠色鄉(xiāng)村、國家森林鄉(xiāng)村等榮譽稱號,去年接待各類研學培訓團隊189個,游客超5萬人次,綜合帶動收入約200萬元,村集體增收50萬余元。
東升村在藝術引領下,還獲評了全國文明村、全國鄉(xiāng)村治理示范村、重慶市鄉(xiāng)村振興基層干部培訓基地、重慶市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等,文明鄉(xiāng)風持久浸潤著這一和美鄉(xiāng)村。
(2024年11月20日《重慶日報》記者 韓毅)
編輯:吳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