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韓瀟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5周年。去時少年身,歸來英雄魂。75年前保家衛(wèi)國、埋骨他鄉(xiāng);75年后忠魂歸來、英名昭彰。
近日,第十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迎回安葬儀式在遼寧沈陽舉行,30位英勇犧牲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志愿軍烈士英靈回到中華大地安息。
圖為第十二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現(xiàn)場。張永進 攝
據(jù)退役軍人事務部消息,自2014年起,共12批累計1011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葬。目前,前11批981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鑒定比對已順利完成,成功為28位在韓志愿軍烈士確認身份,找到親人。
“這次我替父親迎接他的戰(zhàn)友回家,父親就安葬在烈士陵園。”志愿軍烈士方金耀的兒子方漢炳今年73歲,作為尋親成功的烈士遺屬代表來到沈陽參加第十二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迎回安葬儀式。
圖為第十二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現(xiàn)場。韓瀟 攝
9月13日10時,安葬儀式開始。陵園下沉式紀念廣場環(huán)形烈士英名墻下,擺滿黃白相間的菊花,參加儀式的人們肅穆站立。軍樂隊奏響婉轉(zhuǎn)低回的《思念曲》,在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官兵持槍護衛(wèi)下,禮兵們邁著整齊的步伐,護送志愿軍烈士遺骸棺槨緩步進入紀念廣場,全場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永垂不朽!”退役軍人事務部黨組書記、部長裴金佳出席儀式并致祭文。全體人員向志愿軍烈士遺骸三鞠躬,27名禮兵連續(xù)鳴槍12響,向志愿軍烈士致以崇高敬意。
《思念曲》奏響,禮兵們抬起志愿軍烈士棺槨繞廣場半周,緩緩走向安葬地宮。全體人員凝視烈士棺槨,排起長隊禮送,向烈士獻花致敬,瞻仰烈士英名墻。
圖為9月13日,禮兵護送志愿軍烈士棺槨進入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葬地宮。張永進 攝
儀式結(jié)束后,方漢炳向記者講述了他的尋親故事。
方漢炳老人是湖北麻城人,1952年出生,1953年父親犧牲時他只有1歲多,幼時對父親的記憶都來自奶奶的講述。“12歲時,我才從奶奶那里知道父親上了抗美援朝戰(zhàn)場,內(nèi)心很自豪,又因他下落不明而感到不安。”方漢炳說。
2022年,湖北省麻城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帶方漢炳采集DNA樣本。今年3月15日,他接到通知,DNA比對成功。
“能夠找到父親,我感到高興又溫暖。特別感激國家為此付出的心血,國家從未忘記犧牲的烈士們?!狈綕h炳說,“第一次來看父親是今年清明節(jié),父親的名字就在陵園烈士英名墻上,以后每年都可以來看他了?!?/p>
圖為9月13日,禮兵連續(xù)鳴槍12響,向志愿軍烈士致以崇高敬意。張永進 攝
廣西平果籍志愿軍烈士廖天良的孫子廖啟升也來到烈士陵園。“我爺爺1949年參軍,參軍前與奶奶結(jié)婚,有三個孩子,我的爸爸、大伯和姑姑?!绷螁⑸f,奶奶在世時經(jīng)常與家人聊起爺爺,他70多年杳無音信,舍小家為大家。
“今年接到平果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通知,爺爺廖天良DNA比對成功,全家人都十分高興?!绷螁⑸f,“這次,我?guī)砹思亦l(xiāng)的楓樹葉。在我的家鄉(xiāng),有用楓葉泡水制作五色糯米飯的傳統(tǒng),希望爺爺感受到家鄉(xiāng)的味道?!?/p>
在沈陽就讀的臺胞學生馬靖雯告訴記者:“瞻仰著覆蓋國旗的棺槨,我內(nèi)心深感震撼。年輕的生命在異國他鄉(xiāng)浴血奮戰(zhàn),用犧牲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這一刻,我對‘家國’二字有了更深的體悟。作為新時代青少年,我們要不忘根脈、銘記歷史,勇?lián)姑?、攜手奮進,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p>
編輯:韓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