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章寧旦 通訊員 楊淳清 成劍武
近日,廣東省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福堂鎮(zhèn)“258人民調解工作室”成功調解一起欠薪糾紛。
楊某在二廣高速連賀支線某工地務工,工程項目完成后,承包方何某以未收到工程款為由一直拒絕支付工資,楊某多次追討無果,遂到福堂鎮(zhèn)258人民調解工作室求助。接到調解申請后,調解員與何某取得聯系,通過釋法說理使何某對其行為的法律后果有了深刻認識。經調解員的努力,何某與楊某達成了調解協議。
據了解,連山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福堂鎮(zhèn)位于連山以南,交通基礎設施不完善,村民出行不便,每逢2、5、8圩日才有趕集客運車往返鎮(zhèn)上,福堂鎮(zhèn)258人民調解工作室的名字由此而來。
“福堂鎮(zhèn)258人民調解工作室的成立是連山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調解工作開拓創(chuàng)新的重要舉措。”連山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258調解工作室聚焦為人民解難題的主題,打造優(yōu)質調解團隊,日常由專職調解員坐班,逢2、5、8圩日邀請村居法律顧問、兩代表一委員、村兩委干部、法律明白人到工作室,探索由當事人說事,專職調解員說法,群眾基礎深厚的代表委員說理,鄰里群眾說情的新模式,形成“說事評理”新格局。
此外,在調解涉及山林糾紛、宅基地糾紛、征地拆遷等專業(yè)性較強的糾紛時,258調解工作室將與專門部門人員協同發(fā)力、聯動調解,為當事人提供更專業(yè)更權威的意見,確保調解協議有效履行,從根本上有效解決矛盾糾紛。同時,258調解工作室著力于調解中普法、普法中調解,以案說法、釋法明理,以“調解+普法”模式落實“誰調解誰普法”責任制。
編輯:邢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