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翔
1982年憲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國家通過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通過在城鄉(xiāng)不同范圍的群眾中制定和執(zhí)行各種守則、公約,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狈ㄖ涡麄鹘逃鳛樯鐣髁x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憲法層面得到確立,成為我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198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fā)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向全體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五年規(guī)劃的通知。同年11月,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并通過了關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決議。自此,國家以五年為周期,先后出臺八個普法規(guī)劃,作出八個普法決議,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全體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新時代新征程法治宣傳教育全面創(chuàng)新發(fā)展,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學習宣傳深入開展,“誰執(zhí)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廣泛實行,社會主義法治文化蓬勃發(fā)展,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全民法治素養(yǎng)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顯著提高。我國的全民普法堪稱人類法治史上的偉大創(chuàng)舉,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
2025年9月12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法治宣傳教育法》,本法將于同年11月1日起施行。這部法律的出臺恰逢全民普法工作開展四十周年的重要歷史節(jié)點,為加強和改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標志著中國的法治宣傳教育事業(yè)全面邁入了制度化、規(guī)范化、法治化的新紀元,具有里程碑式的深遠意義。
一、制定法治宣傳教育法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舉措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對黨領導法治建設豐富實踐和寶貴經(jīng)驗的科學總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強法治宣傳教育?!绷暯娇倳涥P于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明確了法治宣傳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揭示了法治宣傳教育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內在關系。法治宣傳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法治宣傳教育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這是“習近平法治思想”首次入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確保了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正確政治方向和科學理論指引。
法治宣傳教育法將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法治宣傳教育的首要任務,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國家工作人員要帶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應對風險的能力。各級各類學校要將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法治教育課程,引導青少年從小掌握憲法法律知識、樹立憲法法律意識、養(yǎng)成尊法守法習慣。全社會要廣泛參與、協(xié)同發(fā)力,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深刻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進一步夯實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共同思想基礎,凝聚起億萬人民投身法治中國建設的磅礴力量。
二、制定法治宣傳教育法是夯實全面依法治國社會基礎的迫切要求
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全面依法治國不僅需要完備的法律體系,更依賴全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全民普法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huán)境?!敝贫ǚㄖ涡麄鹘逃?,就是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
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是夯實全面依法治國社會基礎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法治宣傳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提升全民法治素養(yǎng)和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推動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具體制度設計著眼于構建全社會大普法工作格局,將法治宣傳教育與立法、執(zhí)法、司法和法律服務相結合,融入法治實踐、基層治理和日常生活,通過國家立法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傳播法律知識,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讓法治成為全民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營造良好法治環(huán)境。
三、制定法治宣傳教育法是總結提升四十年實踐經(jīng)驗、推動工作守正創(chuàng)新的現(xiàn)實需要
法治宣傳教育肩負著不斷提升公民法治素養(yǎng)、營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環(huán)境、夯實法治社會建設基礎的重任,四十年來的豐富實踐,積累了許多成功經(jīng)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總結我國法治體系建設和法治實踐的經(jīng)驗,闡發(fā)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法治文化,講好中國法治故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將“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達到更高水平”確定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重要目標之一,并對“改進法治宣傳教育”作出重大部署。面對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亟需將行之有效的經(jīng)驗做法和制度創(chuàng)新成果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擴大法治宣傳教育的社會影響力和公眾認可度。
總結全民普法四十年實踐經(jīng)驗,法治宣傳教育法堅持黨的領導、站穩(wěn)人民立場、圍繞服務大局,明確規(guī)定了法治宣傳教育的指導思想、主要內容、管理體制、重點對象,以及保障監(jiān)督措施等,壓實法治宣傳教育的主體責任。同時,研究破解制約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難點問題,加強憲法宣傳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豐富法治宣傳教育的形式方法,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權威性、針對性、實效性,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守正創(chuàng)新、提質增效、全面發(fā)展。
法治宣傳教育法是全民普法工作的基礎性法律。要以普法責任制為抓手,充分利用立法、執(zhí)法、司法、法律服務等過程加強法律宣傳解讀,闡釋法治宣傳教育法確立的基本原則、任務要求和重要舉措,形成推動法律正確有效實施的濃厚社會氛圍。要以法律實施為契機,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廣泛深入開展,將法律要求轉化為全民法治行為習慣,做到化風成俗、潤物無聲,確保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法治效果、社會效果。
(作者系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立法規(guī)劃室主任)
編輯:邢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