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范瑞恒 通訊員 劉紅
午夜,天津市靜海區(qū),警燈閃爍。一輛載著危重病人的車輛,在交警爭分奪秒開辟的生命通道上疾馳。僅用7分鐘,擔架便平穩(wěn)送入急診室。閃爍的警車悄然隱入夜色——這無聲的退場,正是天津市公安局靜海分局“陽光下的守護”最生動的詮釋。
法治的生命力在于實施,公信力源于每一次規(guī)范嚴謹?shù)膱?zhí)法。
近日凌晨,靜海一停車場車窗被砸、財物失竊的警情打破了寧靜。面對焦灼的車主,靜海分局民警迅即響應,細致勘查現(xiàn)場。一個不易察覺的異常被鎖定:案發(fā)時一處監(jiān)控探頭曾異常抖動后低垂——嫌疑人王某自以為毀掉了“天眼”,便可逍遙法外。
正是這“異常抖動”,成為撕破犯罪偽裝的關鍵切口。民警依托科技賦能,循線追蹤,精準鎖定了王某及其逃竄方向。
靜海分局合成作戰(zhàn)中心高效運轉,指揮調度、信息研判、落地抓捕無縫銜接。民警晝夜兼程跨省追擊。接報案后僅14小時,自以為逃出生天的王某,在其銷贓窩點被民警一舉擒獲,贓物悉數(shù)追回。
真正的平安,既源于案發(fā)后打擊犯罪的雷霆震懾,更在于將風險隱患消弭于萌芽、化解于未然的默默耕耘。
靜海公安深知,守護萬家安寧,重在未雨綢繆。
靜海區(qū)獨流鎮(zhèn)加油站,一位老人茫然無措的眼神,牽動了巡邏民警敏感的神經(jīng)。詢問得知,老人竟是從河北省獨自騎行而來,下午出門后便迷失在陌生的路途。面對跨省的距離和深夜的風險,民警迅速核實老人身份,妥善安置其自行車,小心攙扶他坐進溫暖的警車:“大爺,別擔心,我們送您回家!”
靜海公安迅速與河北省公安取得聯(lián)系,兩地緊密協(xié)作,一場溫暖的跨省護送接力隨即展開。當老人安全回到親人焦急等待的懷抱,這往返18公里的“溫暖歸途”,正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華傳統(tǒng)美德在新時代公安工作中的樸素踐行。
從7分鐘開辟生命通道的爭分奪秒,到14小時偵破民生小案的雷霆出擊;從常態(tài)化巡邏織密“平安哨”,到對侵害民生犯罪“露頭就打”的凌厲攻勢;從跨省追蹤逃犯的合成作戰(zhàn),到優(yōu)化急救路線、服務民生的科技賦能;從全力守護群眾“錢袋子”,到極速響應緊急求助傳遞公安溫度——靜海公安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事事落實到位”的執(zhí)行力,將未雨綢繆的堅守融入日常,筑牢平安基石的每一寸根基。
編輯:丁月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