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孝清
□ 法治日報全媒體通訊員 劉鵬坤
潯陽區(qū)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中心城區(qū),匯聚了全市超過半數的銀行機構。為切實筑牢反詐防線,近年來,九江市公安局潯陽區(qū)分局積極構建“預警鏈、防控鏈、打擊鏈”三鏈閉環(huán)體系,取得顯著成效。今年以來,全區(qū)涉詐取現案件下降59%,現發(fā)案件全部告破,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答卷。
“多虧預警短信,我的養(yǎng)老錢保住了!”近日,居民劉阿姨遭遇騙局,正欲轉賬時,手機突然收到潯陽公安的預警短信:“您可能正遭遇詐騙,請立即停止操作!”
與此同時,轄區(qū)銀行柜員同步收到系統(tǒng)警示,配合民警一同上門“攔截”成功。
“再晚5分鐘,錢就進騙子口袋了!”劉阿姨心有余悸地說。
據了解,潯陽公安分局搭建了“涉詐交易預警平臺”,融合“兩卡線索”“運營商模型”“群眾舉報”等數據,累計推送精準預警127條,響應率達100%。同時,聯合71家銀行、36家金店成立“金盾聯盟”,開展反詐培訓160場,覆蓋從業(yè)人員2000余人,成功攔截可疑交易36起。30個社區(qū)“反詐哨點”更將防線延伸至群眾家門口。
2024年12月,一男子戴口罩、帽子到某金店購買1500克黃金,店員按規(guī)定核驗其身份時發(fā)現異常,通過“警金聯絡群”火速上報。民警現場查獲其攜帶的涉詐銀行卡,斬斷贓款洗白鏈條。
“現在每筆交易都拍照存檔,騙子不敢來了!”金店負責人陳先生坦言。
針對涉詐資金“購金洗錢”趨勢,潯陽公安分局首創(chuàng)“黃金交易三必須”(必須驗證身份、留存影像、核驗一致性),聯合金店攔截可疑交易32次,轄區(qū)涉詐黃金交易量“清零”。
同時,銀行端建立“可疑取現特征庫”,識別夜間大額轉賬、異地交易等12類風險行為,推動銀行主動報告線索77條,抓獲嫌疑人9名。
今年1月,潯陽公安分局通過“資金快打”模型鎖定一涉詐團伙,反詐突擊隊跨市奔襲400公里,在萍鄉(xiāng)市某出租屋抓獲5人,查獲銀行卡69張、贓款80余萬元。
“他們專挑深夜取現,以為能躲過監(jiān)控,沒想到早被盯死了!”突擊隊長老陳說。
目前,潯陽公安分局組建9支反詐突擊隊,制定“快查快打”機制,打掉涉詐團伙6個,抓獲31人。對涉詐銀行卡高發(fā)銀行下發(fā)“風險提示函”15份,約談負責人8次,倒逼行業(yè)整改。同步推進“反詐宣傳進萬家”,覆蓋90%居民,原創(chuàng)反詐短視頻播放量破200萬次。
如今,在“三鏈閉環(huán)”組合拳下,潯陽區(qū)預警短信跑在騙子前頭,銀行柜員化身“反詐哨兵”,突擊隊專逮“洗錢耗子”,群眾安全感顯著提升。
潯陽公安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局將通過升級預警模型精準攔截詐騙,擴大反詐宣傳覆蓋面,強化相關行業(yè)的責任監(jiān)管,打造一套“事前預警+事中攔截+事后打擊”的主動防御體系,讓反詐防線如銅墻鐵壁,構建起長效的反詐治理新格局。
編輯: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