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價幾千元的豪華酒店,現在只需要幾百元就能預訂,酒店員工內部福利價,不能錯過!”正值暑期旅游旺季,社交平臺上有不少類似低價代訂酒店的廣告,你以為能薅到羊毛,殊不知這可能是一場騙局。日前,經上海市靜安區(qū)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采納了檢察機關的指控事實和量刑建議,以合同詐騙罪判處被告人齊某某有期徒刑一年二個月,并處罰金1萬元。
2023年12月,來上海出差的陳女士在瀏覽某App時,發(fā)現一個可以低價預訂豪華酒店的帖子。陳女士留言后對方主動聯(lián)系了她,稱其有內部渠道,只需700元就可以幫忙在某酒店預訂三天兩晚的房間。因為之前旅游時陳女士也通過類似方式成功訂購過低價酒店,所以看到這一價格時并未起疑心。之后,對方提供了酒店的預訂確認碼,陳女士也打電話至酒店確認了預訂信息,便當即向對方提供的賬號轉賬700元。
成功入住后,陳女士覺得對方渠道靠譜,于是又預訂了另一家酒店并支付900元。然而,這次辦理入住時,前臺告知陳女士該訂單未支付房費。與此同時,她還發(fā)現上一次入住酒店時,通過信用卡支付的押金竟被扣除了大部分以抵扣房費。待聯(lián)系賣家時,陳女士卻發(fā)現對方“已失聯(lián)”,這才意識到被騙,遂向公安機關報案。
經立案偵查,公安機關發(fā)現還有很多人和陳女士有相似的遭遇。今年3月29日,在App上主動聯(lián)系他人“低價代訂酒店”的齊某某被抓獲。
原來,齊某某在此之前已有相同的“行騙”經驗。2020年12月,因在網絡平臺發(fā)布虛假預訂酒店客房的信息,騙取他人財物,齊某某被江蘇省靖江市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3萬元。
據齊某某交代,2023年自己刑滿釋放后生活拮據,就想“重操舊業(yè)”,于是開始在社交平臺上注冊賬戶,將自己包裝成酒店經理,謊稱手上有很多豪華酒店內部渠道,然后發(fā)布代訂酒店的帖子,通過超低價格和豪華配圖來吸引社交平臺用戶。如果對方有意向,私聊后自己會按要求打電話到相應酒店預訂房間,并將預訂信息轉發(fā)給客戶,以此讓對方相信并轉賬。
實際上,齊某某只是以用戶的名義預訂酒店,并未支付房費,待用戶入住發(fā)現被騙后就開始“玩消失”,拒絕回復信息并注銷社交平臺賬戶,之后再注冊新的賬戶并繼續(xù)以上述手段騙取他人財物。2023年12月至今年3月間,齊某某以此方式陸續(xù)詐騙多名被害人,非法獲利共計4.4萬余元。同時,因齊某某曾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在刑罰執(zhí)行完畢后五年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構成累犯,該院遂對其提出從重處罰的量刑建議。
今年5月30日,該案被移送至靜安區(qū)檢察院審查起訴。日前,經該院提起公訴,法院作出上述判決。(潘志凡 阮婷)
編輯:張守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