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024年3月,李艷在松桃苗族自治縣群希中學為全體師生宣講如何防范校園欺凌。 資料圖片

圖為2023年9月,李艷走進甘龍鎮(zhèn)中學為女學生開展防性侵講座。 資料圖片
□ 本報記者 范天嬌 □ 本報通訊員 趙多普
31面錦旗掛滿白墻,每一面都寫著“為民維權、法治先鋒”;31封感謝信整齊疊放,每一封都細述著動人的援助故事。從貴州松桃苗族自治縣回到安徽淮南后,中國“1+1”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師李艷每每看到這些滿載情誼的錦旗和信件,就會想起與苗族群眾相處的點滴時光。3年時間里,她用腳步丈量過苗鄉(xiāng)的每一個村寨,把法律的溫度送到群眾心坎上,與當?shù)厝罕娊Y下了深厚情緣。
2021年,初到援助地松桃,李艷面臨的第一道坎便是“語言壁壘”——苗族群眾日常交流以方言和苗語為主,晦澀的詞匯、獨特的語調,讓法律溝通成了“隔空喊話”。
“法援律師不能和群眾‘說不上話’,更不能讓他們覺得‘法律離自己很遠’?!北е@樣的信念,李艷開啟了“語言攻堅”:白天跟著當?shù)厮痉ㄋ伦叽迦霊?,一邊協(xié)助工作,一邊逐句學方言,遇到聽不懂的表達就記在筆記本上,反復向村民請教;晚上回到宿舍便練習發(fā)音,把常用法律術語轉化譯成方言短句,練到口干舌燥才罷休。
一個月后,李艷不僅能順暢聽懂當?shù)胤窖?,還能用簡單的苗語跟老人、孩子打招呼,一句“老鄉(xiāng),你的事我?guī)湍阆朕k法”,瞬間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為了覆蓋更多特殊群體,她又主動自學手語,在接待聽障群眾時,既能用手語解釋法律程序,又能通過文字細致溝通訴求。
這個常常穿梭在崎嶇山路間,挎著帆布包,背著案卷與法律文書的瘦弱身影慢慢走進群眾心里。2023年,一起涉及22名殘疾工人的維權案,讓大家徹底記住了這個“為老百姓拼到底”的李律師。
當時,松桃某工廠因環(huán)保問題關停,22名殘疾工人近3年的賠償款卻遲遲沒有著落。工人們多次奔走無果,看著手里殘缺的工資條、模糊的考勤記錄,幾乎失去了希望。接手案件后,李艷第一時間梳理線索,發(fā)現(xiàn)工廠注銷后,關鍵財務憑證、用工記錄散落不全,“證據(jù)不足”成為最大阻礙。
“再難也要找到證據(jù),不能讓大家流汗又流淚?!崩钇G一次次往返縣稅務局、殘疾人聯(lián)合會,調取工廠納稅記錄、工人社保繳納憑證,又逐一聯(lián)系工廠原負責人、知情工友,固定證人證言。
證據(jù)鏈初步完善后,她連夜為22名工人代寫仲裁申請書,逐頁核對信息、補充細節(jié);案件進入仲裁程序后,她又多次與檢察機關溝通,詳細說明工人的困境與案件的社會意義,推動檢察機關依法出具支持仲裁材料。最終,仲裁機關全額支持了殘疾工人的訴訟請求。
“李律師,謝謝你,我們終于能過個安心年了?!苯衲甏汗?jié)前夕,當43萬余元賠償款陸續(xù)打到工人賬戶時,大家撥通李艷的電話,哽咽著感謝道。
這樣的溫暖時刻,在李艷的法援生涯中還有很多。3年來,她累計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60余件、代書法律文書300余件,解答群眾咨詢1000余人次;成功化解6起涉眾重大復雜糾紛,為受援人挽回經濟損失900余萬元。
“辦一件案子,救一個家庭;播一片法治種子,能護一方平安?!痹诶钇G看來,法律援助不僅要解決“眼前事”,更要鋪好“長遠路”。她發(fā)現(xiàn),松桃部分青少年因缺乏法治意識誤入歧途,這讓她下定決心,要把法治課開進學校,讓孩子們從小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于是,李艷主動聯(lián)系松桃各鄉(xiāng)鎮(zhèn)學校,開設“法治小課堂”。她不照本宣科,而是用模擬法庭、案例故事等生動形式,教孩子們辨別校園欺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遇到性格內向、有心理困擾的學生,她又牽頭成立“袋鼠媽媽心理咨詢室”,聯(lián)合當?shù)亟處煛⒅驹刚邽榍嗌倌晏峁┬睦硎鑼?,填補了松桃青少年心理健康疏導中心的空白。3年間,她開展各類專題法治講座100余場次,受益群眾達3萬余人,越來越多的苗鄉(xiāng)百姓開始懂得“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
2024年7月,3年法援期滿,李艷回到了淮南。但她的法援腳步并未停歇:磨破邊角的帆布公文包依舊隨身,她繼續(xù)辦理本地法律援助案件,走進校園開展普法宣傳,參與社區(qū)公益法律服務。2024年2月,李艷入選了2023年度安徽省司法行政十大榜樣人物,今年9月榮獲淮南市勞動模范稱號。
“群眾的認可,比什么都珍貴?!崩钇G帶著這份珍視,繼續(xù)行走在法援路上。
編輯:鄧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