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郭文青
□ 本報通訊員 張聆莉
“太不容易了,多年的房屋產(chǎn)權問題,終于通過法定途徑辦理妥當了?!苯眨颇鲜±ッ魇杏老阈^(qū)業(yè)主代表王云(化名)拿到期盼已久的不動產(chǎn)權證后感慨地說。
王云所購買的永香小區(qū)房屋開發(fā)建設于1995年,因政策調整、歷史遺留等問題,一直無法辦理土地使用權證。多次上訪后,信訪部門梳理情況,向她出具“依法分類處理告知單”,詳細說明了辦理流程、法律依據(jù)及相關部門職責,并將其引導至昆明市自然資源局依法處理。最終,通過行政確認等程序,這件歷時20余年的遺留問題得以圓滿解決。
“群眾從上訪‘討說法’到主動向職能部門‘找法辦’的暖心轉變,是云南深入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的一個縮影,更是促進社會和諧的有效途徑?!痹颇鲜∥鐣ぷ鞑扛辈块L、省信訪局局長鄒萍近日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說,近年來,全省信訪部門緊緊圍繞“群眾的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理、群眾的每一項訴求都依法推進,實現(xiàn)權責明、底數(shù)清、依法辦、秩序好、群眾滿意”這一目標,全面推進“五個法治化”,打通信訪工作法治化的“路線圖”,讓法治成為化解矛盾、守護民生的“金鑰匙”。
法治思維立起信訪“定盤星”
2023年,云南省出臺《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工作規(guī)程》,精準切中長期以來信訪工作中職責不清、邊界不明的“頑疾”。同時編制《信訪訴求法定途徑分類處理工作指引》,20家省直部門出臺了依法依規(guī)處理信訪事項“導引圖”和分類清單,明確每類訴求的辦理途徑、責任部門及法規(guī)依據(jù)。
記者走訪云南各地信訪大廳注意到,每位來訪群眾都可以拿到一份色彩明快、圖文并茂的依法依規(guī)信訪“路線圖”,幫助他們輕松“找對門”。
“要用法治思維推進信訪工作,信訪干部要清楚群眾訴求,群眾要明白找誰辦、怎么辦?!编u萍說,全省信訪系統(tǒng)結合普法強基補短板專項行動,加大《信訪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和信訪工作法治化的宣傳普及力度,加強以案釋法,引導群眾依法信訪、理性維權,構建良好的信訪生態(tài)。2022年《條例》發(fā)布后,全省迅速掀起學條例、用條例、守條例的熱潮。省委、省政府專題組織學習,兩辦印發(fā)《云南省貫徹實施〈信訪工作條例〉工作方案》,從頂層設計上為信訪工作法治化奠定堅實基礎。
云南還充分發(fā)揮自身特色,運用“五用”工作法,開展“五進”活動。在民族聚居區(qū),用民族語言、民族文字、民族干部、民族節(jié)慶、民族文化等方式宣傳《條例》,讓法治觀念深入各族群眾心中。省信訪局組成宣講團,赴全省16個州市及省直單位開展宣講56場,帶動全省各級組織培訓1900余場,開展《條例》進黨校908班次,覆蓋干部群眾12.4萬余人。發(fā)放50多萬份宣傳資料,參與互動10萬余人次。一組組鮮活的數(shù)據(jù),生動見證了法治信訪在云嶺大地的深入人心。
制度建設織密信訪“保障網(wǎng)”
制度建設是信訪工作法治化的基礎和保障。鄒萍說,云南持續(xù)完善信訪工作政策法規(guī)體系。省人大常委會依法廢止《云南省信訪條例》,并根據(jù)《條例》制定一系列配套制度,如貫徹落實網(wǎng)上信訪工作18條措施、接待群眾來訪工作規(guī)則等15項業(yè)務制度。出臺信訪法治化受理辦理工作規(guī)范、復查復核辦法等,確保各類信訪事項依法有序運轉、形成工作閉環(huán)。
針對“應受理而不受理、應辦理而不辦理、應追責而不追責、應查處而不查處”等問題,云南健全三色預警機制和日檢查、周研判、月調度、季通報和實地督查等工作機制,通過自查、互查、抽查,倒逼提升法治化水平。
全省州(市)、縣(市、區(qū))和鄉(xiāng)(街道)三級聯(lián)席會議機制實現(xiàn)100%覆蓋,為信訪工作的統(tǒng)籌協(xié)調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云南還建立健全信訪與巡視巡察、政法等部門的協(xié)作機制。在復雜信訪事項的處理中,信訪部門與其他部門緊密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為推動信訪工作法治化與綜治中心規(guī)范化建設互融互促,省信訪局聯(lián)合省委政法委制定信訪部門參與綜治中心規(guī)范化建設工作指引,組織信訪部門入駐同級綜治中心,充分運用綜治中心資源優(yōu)勢,形成矛盾源頭預防、多元化解、綜合施治的工作合力,實現(xiàn)群眾訴求“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讓群眾最多“跑一地”。
創(chuàng)新實踐打造解紛“新路徑”
“太感謝了,如果不是你,這個家就散了。”在楚雄彝族自治州雙柏縣“老楊調解室”里,雙柏縣政協(xié)副主席、縣信訪局原局長楊紹興經(jīng)過5年21次的調解,讓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重歸于好,當事人對楊紹興感激不已。
在全面推進信訪法治化過程中,該縣成立集信訪接待、人民調解、公共法律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一站式”接訪中心——“如家信訪窗口”,組建“老楊調解室”工作團隊,團隊在調解中始終貫穿情、理、法,通過法治宣傳、政策解答和思想教育,讓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層,實現(xiàn)“案結事了”“事心雙解”。
云南各地立足實際,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模式和經(jīng)驗做法。
各地推廣“一縣一碼”信訪平臺,開展“接訴即辦、辦就辦好”專項行動,打造“云排查”“云接訪”“云治理”“云信訪”“云調解”“云示范”“云評價”等7個“云”品牌,探索形成了昆明“小板凳”工作法、德宏“三三”制等一批新時代“楓橋經(jīng)驗”云南實踐成果,真正把信訪工作的觸角向前端延伸,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夠把問題解決好。
“通過一系列的努力,云南信訪工作法治化取得顯著成效?!编u萍說,在業(yè)務辦理方面,云南構建統(tǒng)一端口入、統(tǒng)一端口出、統(tǒng)一端口督的“受轉—督辦”新工作流程,形成4個平臺,建立“直通車”機制,大幅縮短信訪事項的轉交流程和辦理時限。
在積案化解方面,云南各級信訪部門結合大督查大接訪大調研活動,全力推進“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專項工作,通過“領導包案示范引領、信訪干部全員督辦、專班合力攻堅推進”等措施,有效緩解群眾反映強烈的城鄉(xiāng)建設、政法、勞動和社會保障、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自然資源等領域的信訪突出問題,維護了群眾合法權益,促進了社會和諧穩(wěn)定。
編輯:申旭洋